物院陈翌翀:在上科大尽情享受科研之趣

时间:2019-04-23浏览:2761设置


个人信息

陈翌翀,上科大威尼斯官网97788182015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书院导师组导师:章跃标教授丁奎岭院士、李超忠教授

2016年6月进入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李超忠教授课题组参与科研实践

2016年10月进入威尼斯官网9778818章跃标教授课题组开展本科生科研实践

2017年6月~9月参加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大学生“科创计划”,进入李维实教授课题组参与科研实践

2019年1月在国际顶尖化学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ACS)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以“Guest-Dependent Dynamics in a 3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为题的研究论文

目前,已收到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 Riverside)等多所大学化学PhD全奖Offer

  



从对大学生活的迷茫再到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一作论文,从成绩平平到收获心仪的学校PhD全奖Offer,通向成功之路往往不会是一帆风顺,陈翌翀同学的不懈坚持使他最终交出了一份“绝地反击”的满意答卷。让我们通过下面的采访一起了解他在上科大四年来学习、生活和科研的心路历程。


记者:陈翌翀学长你好,感谢你能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请问当初你为什么会选择上科大呢?

陈翌翀:一是上科大的高师生比上科大每年招收的本科生仅有300到400名,而常任教授的数量就接近200名在这样一个师生比较高的学校以及采用的书院导师制度,学生容易受到关注和获得充足的科研资源。是上科大专业任选的自由度我作为一个高三的学生时并不确定自己对什么学科感兴趣,幸运的是我在面试时就了解到上科大的专业可以任选,而且一年后如果兴趣有变可以转一次专业。是上科大先进开放的科研设施威尼斯官网9778818开设的实验课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操作实践各类仪器设备。刚进校可能还没有什么感受,等进实验室之后就会发现这一点。比如,整个威尼斯官网9778818的实验室的条件设施之全面,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很少有比得上的。是学校对学生学术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关注上科大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和细致的本科生培养计划,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培养和关心学生长期的发展。这些都让我在入学一开始就对未来充满希望。


记者:那刚进入大学你是如何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的呢?

陈翌翀: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在适应大学生活时候也遇到过困难。我大一的时候GPA也很低。一开始我还是延续高中的学习方法,就是上课听课,下课做题,做完作业就交上去。就是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但其实大学学习远不止做题这么简单的。学习普通物理的时候我们的作业是五花八门的,我们要学习使用各种各样的软件,柯友启老师还让我们自己制作收音机。因为科学,尤其是基础科学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在制作收音机的过程中能学习巩固电路信号等相关的知识,也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我当时没调整过来的原因,主要就是还沉浸在高中的刷题模式中。我给大家一个建议,就是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多和导师交流,我们上科大有书院导师机制,本科生一入学就会分配到教授作为导师。导师也是从大学这样过来的,他们经常能从过来人的角度给一些很好的建议。同时,大家也可以和任课老师交流。比如我当时的普通物理老师是薛加民老师,还有普通化学的米启兮老师、宁志军老师,他们都是非常乐意和学生交流,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的问题,都能给出很有价值的建议,有时候也会和学生分享他们以前做学生时候的经历。此外,课题组内的师兄师姐们也在我的学业上给了我很多的指导。他们经常会和我聊一些他们在本科阶段的经历,鼓励我继续坚持。

书院导师组学生和时任上海有机所所长、上科大特聘教授丁奎岭院士(左三)交流


记者:下一个问题可能很多同学会很感兴趣,你是如何进入课题组开始科研的呢?

陈翌翀:其实我进的第一个组不在上科大,而是在(上海)有机所,是在我大一暑假的时候去的。一开始是在和导师组特聘教授李超忠聊天的时候,老师邀请我们暑假去有机所交流学习。我就这样开始了第一段科研经历,暑假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在有机所,参与的是一个和氟化学有关的项目。刚进有机所的时候我还很茫然,看到研究生拿着各种试管试剂倒来倒去,发现真正科研的实验和本科实验课做的实验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在有机所的这段科研经历,不但巩固了我在大一学习的专业知识,还让我发现了一个新大陆。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类似的经历,最后我发现自己还是挺喜欢这种生活。在后来的学习中,我也有幸再次和有机所结缘,参加了中科院科创计划

大一春学期导师组参观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左一:李超忠教授、左三,陈翌翀同学;右一:章跃标教授)

随着威尼斯官网9778818的科研场地和设施条件的逐渐成熟,我决定加入本院的课题组。查阅了许多课题组的研究介绍之后,我在大二上学期开始加入了章跃标教授课题组。章老师课题组主要从事分子基多孔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可持续发展技术的研究;同时,章老师也是我的书院导师,在学习和生活上也有很多的交流和指导。因此,章老师的课题组无疑是我最好的选择。关于选择课题组,有的同学会问我,比如说他的专业是物理,但是他的导师研究的是化学,这种情况怎么办?我想说,上科大所有的课题组,都是很欢迎本科生加入的,选择课题组不一定要选择自己导师的课题组,你看到任何感兴趣的课题组都可以和老师联系,他们会很热情的介绍他们的课题组,如果你很感兴趣的话,可以和导师申请加入课题组,如果加入最后觉得不合适,也可以转而尝试其他的方向,如果感兴趣的话就坚持做下去。而且上科大很注重学科交融,一个课题组往往都会涉及很多的方向。比如我们课题组,在做多孔材料的时候,需要用到化学的合成知识,也会用到基于物理的吸附表征方法,同时也会运用到材料学的晶体学知识。不论你是哪个专业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我们课题组也很欢迎各专业本科生的加入。

章跃标教授指导进行气体吸附测试(左一:章跃标教授)

记者:那刚开始进入科研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陈翌翀:科研总是充满着未知和挑战,这也是其魅力所在。我记得自己刚到实验室的时候,也是和大家一样感到很茫然,不知道怎么查文献,怎么设计实验,无法独立工作。在此我要特别感谢课题组魏蕾师姐两年多来对我的指导和关照。开始时章老师让我跟魏蕾师姐学习,师姐对我的要求比较严格,也给了我很多帮助。师姐经常在周末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教我使用实验室内的各个仪器,教我如何通过查阅文献来设计自己的实验,并带领我使用上科大校内丰富的大型科研设备。在她的帮助下,我用了大约半年的时间习惯了实验室的生活。

另外一个困难是如何合理安排学习和研究的时间。平常就有很多的师弟师妹问过我是如何协调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和课程学习的负荷。我进组的时候是大二上学期,也是材料专业的专业课非常多的一个学期,考试也非常频繁。这个时间进入课题组会确实会比较忙,但是我觉得大家也不用太过紧张,每位同学进入课题组都是需要一个适应和过渡的时间,可以把大二这段时间就当作是一个实验室入门的时间。我的建议是可以抽一些晚上和周末的时候去实验室,我觉得每周抽十个小时比较合适的,利用这些时间多去和导师以及学长交流。而且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觉得加入课题组不仅仅是做实验,同时也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实验室的经历让我对于自己当时在读的一些课程,比如有机化学、晶体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自己在上课的时候更容易发现哪些地方是重点,哪些知识以后会特别有用。同时在课程中学到的内容对我课题的进展也同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最后,对于已经在实验室工作的同学们来说,课题进展受阻也会常常遇到问题。真正的科研和本科实验课的实验是不一样的。实验课的实验时间短,成功率高。但是课题组的实验耗时一般较长而且不容易成功。正如很多前辈们所说,做科研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我在掌握了基本的科研技能后,在章老师的安排下,跟随课题组博士后周浩龙博士一起开展多孔材料的动态研究。在此,我非常感谢浩龙师兄在研究和生活上对我的关系和照顾。我们刚刚开始做这个课题的时候并不顺利。我是从大二暑假开始做这个课题的,当时我并不知道什么是材料的动态变化,也是跟随着师兄一起探索。我想要合成一些结晶度更高的晶体用于动态探索,我总共做了上百次的反应才得到了高质量的晶体,用于后续的表征。在后续的表征过程中,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发现一个问题就尝试解决一个问题,才得到了最后论文中高质量的数据。我觉得在课题进展不顺利时,大家不要过于心急,但也要有一定的紧迫感。科研的竞争是很激烈也很残酷的,你无法知道世界上是否有人在和你做同样的工作,没有人会因为你是本科生而谦让你。大家在受挫时,一定要主动地多和实验室的导师讨论,多查阅文献,了解别人的实验。我在大三的时候每天都会和师兄一起讨论实验的结果,也会定期和老师一起讨论。就像章老师所说,讨论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修正的过程,通过及时的讨论可以节省我很多时间去做一些不必要的实验,并修正我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章跃标教授指导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材料活化实验(左一:章跃标教授)


记者: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而对加入课题组有所顾虑,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吗

陈翌翀:刚才我有提到过,我个人认为学习和研究是可以相互促进的。而且对于研究生来说,也很难做到专业内知识面面俱到。因为通常研究生的研究领域是很窄的,是集中在一个很小的领域进行钻研。其次本科生储备知识少也不会导致完全做不了科研。举个简单的例子,大一做普化实验的时候,不会说没有上这一章的课,这个实验就做不来。可以说实际的科研是一边实验一边学习的过程,在实验中可以不断学习欠缺的知识,所以不用太有这方面的顾虑。

     对于想加入课题组而又担心自己可能不适合这样生活的同学,我建议可以和导师聊一聊自己的想法。不过,我觉得这种事情得去亲身经历一下才知道是不适合的。当然,我也不建议跟风做事。自己的生活自己选择就好,不用太过在乎别人的眼光。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同学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必要去严格地遵循或模仿别人的生活。

记者:你在科研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吗

陈翌翀:科研在我的大学生活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甚至可以说是渗透了整个四年的生活。我是经历过一个完整的课题周期,从课题设计到实验到修正到补充数据再到写论文再到发表。一路走来很多艰辛也只有自己知道。现在回想起来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一个个实验失败后开始改进修正,慢慢把他们做成功的过程。第一件事是在我们探索出快速合成的条件的时候。那一天我还是和平常一样,把做出来的样品拿去测试。在我看到测试数据表明我们成功的那一刻真的特别开心,就是那种你为了一个目标奋斗然后实现了的那种感觉,觉得自己的付出总算是有了回报。其实这样的小惊喜经常会出现在我的研究过程中,我觉得这些惊喜也是支持我一路走来的动力

第二件事是我在做变温X射线测试的时候,那个时候浩龙师兄带我用变温X射线表征材料的动态性能。由于我们需要改装设备,为了不打扰正常的实验,我们只能在周末和晚上去使用仪器。我们连续用了三个周末差不多一百个小时,才做成了这个实验。第一周我们搭了两天的仪器,把各种气路接入仪器,感觉累到靠墙就能睡着。后来两周的测试过程也是艰辛,不停地调试仪器修改实验方法。在我因为无法测试心情很低落的时候,浩龙师兄对我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我喜欢做实验,因为实验失败了是可以重复的,而很多其它事情失败了是不能重复。” 其实这就是科研的常态,十个实验九个不如意,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自己的心态要摆正。我觉得做研究就是这样,一边尝试一遍改进,想来其实也挺有意思的。做研究确实是比较辛苦的,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很长,但是在经历了那一段非常忙碌地时光以后,我觉得我还是挺喜欢它的,每天起床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我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所以我决定选择读博。

另外一件事就是看到起床看到文章被接收的时候,我对那一天的印象也非常深刻。章老师给我说过他在发表第一篇论文的时候,是非常激动的。我感到激动的同时,也很开心大家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写论文和补数据的那个时期包括老师在内的所有人神经都绷得比较紧,然后看到文章发表的时候也算是松了一口气。同时我也感觉到自己还必须要更加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够不辜负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的栽培,也不辜负自己之前的努力。

总而言之,和一群有梦想的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的日子,即使再辛苦再忙碌,也很美好。我很享受那段纯粹地为了探究真相而去做研究地过程。和其它同学相比,我的大学生活确实没有特别丰富,没有时间出去旅游,也没有时间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但我并不后悔我的选择,我喜欢我现在的生活这就够了,没必要去和别人比较。

章跃标教授课题组合影

记者:你觉得大学四年中除了学习科研还有什么重要的事吗

陈翌翀: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终身品质的培养上科大的整体氛围是非常自由平等的,不论是学术氛围还是师生间的关系,没有那么多上级下级的关系。我觉得大家要学会去争取一些东西,对一些事要有自己的思考,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认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同样需要具备人文素养,对于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要有自己的认识和独立的自考,这也是学校开设文明通论系列课程的原因之一。我记得印杰校长说过,不要总是抱怨,抱怨是没有用的,你觉得这件事不对,要大声说出来,要有自己的主张,也要学会积极沟通。我觉得学校领导是很乐意听学生的意见的,比如刘志院长就很乐意和学生探讨这些事情。我和刘志院长聊了很多比如什么学风问题,学生培养问题,学院也都给了很好的反馈。我觉得这也是上科大,威尼斯官网9778818给我感受最深的地方之一。

教授寄语

章跃标(威尼斯官网9778818助理教授):学生的科研热情比科研技能更难培养。陈翌翀同学在过去几年的科研实践中,对多个领域进行了解,最后找到自己的兴趣,并为此努力工作、不懈奋斗;培养了独立的思考能力和高水平的实验能力,践行了上科大“立志、成才”的校训。这一切都得益于上科大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方案和充分保障的学习资源。希望陈同学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不忘“报国、裕民”的嘱咐,为人类知识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刘志(威尼斯官网9778818副院长):我很喜欢陈翌翀同学,是一个侠气的孩子,经过四年上科大的磨炼你成长为一名有志的科学青年。希望你能带着这股侠气,在新的环境下继续成长。在上科大你体会到了苦尽甘来、老师的关怀,成为了家里第一个做科研的人。在后面的日子里,把这份自信继续用在科研和生活上。望你:走世界,看四方,拓宽视野,纵横驰骋,饮水思源。


供稿:陈翌翀、蔡舒哲、王康宁

摄影:单奕诚

编辑:王成、陈蕾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